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李魁正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访谈】2015年6月17日《把酒当歌》亚洲卫视采访李魁正老师

2017-02-21 16:27:09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
A-A+

  一

  刘澜昌:各位朋友,今天我们请到了没骨画的大师李魁正老师和本次的策展人张铁军先生。李老师,我们喝一杯。李教授,这次在香港举办画展,看到有一幅叫清芳的画的白荷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我们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到底有什么门道,可能还需要张铁军,李教授给我们的观众介绍一下。

  李魁正:最近我们在香港搞了一个学术性的展览,这个题目是“时代风骨——当代没骨画提名展”,有人问这个题目是怎么起的?我觉得时代风骨,这个时代是21世纪的标识,风格、骨气,21世纪我们的风范和骨气。

  刘澜昌:您这个画又是没骨的?

  李魁正:这次提名展是当代的,这一代人的提名展。

  刘澜昌:李教授,我们先把您的画《清芳》白荷花介绍一下,我们一步步再把您的现代风骨展述一下。

  李魁正:这个《清芳》是我早年早一点的创作,这当然是一个典型的“没骨画”一种风范、风格,这幅画的主题表现了非常清澈的白莲刚刚开放,还有很多花骨朵在拥着向上开放的一种感觉。

  刘澜昌:这应该以花卉的画为主?

  李魁正:是。

  刘澜昌:张铁军能不能补充一下,介绍一下没骨画的特点?

  张铁军:我们这个主题叫没骨画展。没骨画顾名思义在中国绘画或者中国画,传统绘画里面有很多的绘画方式,没骨画在整个绘画方式里面占半壁江山的绘画技法或者叫绘画表现语言,这里面通过没骨画有工笔画的表达方式,也有写意画的表达方式。没骨画实际上有上千的历史,这一次我们叫做当代没骨,实际上是把当代以李魁正老师为领衔的一些在当代没骨画有特色的画为主。

  刘澜昌:本来我很想先从画的欣赏来讲,但是两位老师很强调没骨画,而且强调当代没骨画的风格,我们先把没骨画,到底什么叫没骨画?我一开始一讲我读成了“没(mei)骨画”,应该是“没(mo)骨”,为什么是“没(mo)骨”,不是“没(mei)骨”?

  李魁正:“没”这个字义应该两种念法,一般感觉是没(mei)有骨,西方就是这样,而我们中国的传统讲的是隐没。

  刘澜昌:不是没有,其实是隐没的。

  李魁正:这个骨在传统里面是怎么讲?因为没骨画是有几千年的传承,是一个优秀的一种表现。

  刘澜昌:对,刚才张老师讲的是半壁江山。

  李魁正:对,如果是工笔画,那就是说以线为主。

  刘澜昌:线条,而且很精细的线条。

  李魁正:精勾晕染和没骨这两个部分组成的这样一个中国工笔画的全貌,没骨就占据了很重要的一面,没骨从字义上讲就是把“骨”所谓的线条,把它隐没掉。

  刘澜昌:我们一般画画,都是用笔勾一条线出来,勾一个轮廓出来,您这里就没有勾了,完全是没有勾线的。

  张铁军:隐没,不是勾线,是隐没掉线条。

  李魁正:工笔就是勾线,写意是笔线,都没有离开线。“骨”在传统里面,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代表线,但也不完全如此,没有线也有骨,这个骨气是在不用线的情况下,仍然显出了骨力、骨法。

  刘澜昌:是通过颜色把轮廓体现出来?

  李魁正:对,直接以色彩布成。

  刘澜昌:李教授,譬如说拿您一幅画来举例说一说。

  李魁正:比如这幅《清芳》也确实如此,虽然也勾了线,但是线是很精细的。

  刘澜昌:就是荷花叶里面,其实没有一个黑色的线勾出来,但是您通过白色和其他颜色的区间,就把这个形状给凸出来来了。

  李魁正:是这样,还有这幅画。

  刘澜昌:这个名字叫?

  李魁正:《版纳圣花.文殊兰》,云南的圣花。

  刘澜昌:《文殊兰》。

  李魁正:这两幅都属于工笔没骨,工笔没骨也勾了线,但是线很浅,很精炼的,主要以染,以多种染法。

  刘澜昌:染,就是色彩的染?

  李魁正:是,这个属于工笔的没骨,它的风格是很虚幻,很混容的,很整体的。还有一幅没骨就是写意的没骨。

  刘澜昌:写意的没骨。

  李魁正:刚才咱们讲的是工笔的没骨。

  刘澜昌:工笔没骨,写意的没骨哪一幅画可以代表?

  李魁正:写意没骨其实在传统里面也都有,从宋到明清。

  刘澜昌:明清?

  李魁正:历代都有大家辈出,主要也是用墨色直接布染成,或者团、块、面、点,这样几种东西把它画出来的,不用勾线。比如写意的,我的写意里面有这样一股风格,比如这幅画是写意的没骨,这幅画具体没有勾线。

  刘澜昌:这个画叫什么呢?《半秋》?

  李魁正:对,《半秋》,画面比较淡,颜色比较浅淡。

  刘澜昌:秋天,秋天有浓浓的秋天,也有淡淡的秋天,是一个淡淡秋天的意境。

  李魁正:对,还有一种就是这幅画叫《飞圃》是一个春天紫藤的系列,很有那种虚幻的飞花的明珠,比较虚,比较朦胧。

  刘澜昌:对,也是写意。

  李魁正:对,就是写意。还有狂泼的没骨,比如这幅画,就是这幅《荷魂》。

  刘澜昌:《荷魂》。

  李魁正:用了大泼墨和泼彩。

  刘澜昌:过去有张大千的泼墨。

  李魁正:您说的特别的在理,张大千的泼墨、泼彩也属于没骨的范畴。

  刘澜昌:是,刚才张老师也讲过,没骨画是中国画里面的半壁江山,它的历史发展也很久,能把整个来龙去脉轮廓给我们描述一下吗。

  张铁军:这个请李先生来讲,李老师是当代没骨大家,也是我们的举旗人,他最有权威来讲。

  李魁正:这个半壁江山主要针对双钩、匀染、有骨这样的工笔画,那不勾而直接以色彩画成的就是没骨,各占了一半,从自古以来有诸多的大家是沿着这两个道路走过来的。

  刘澜昌:就刚刚您讲过的宋元明清哪一个时期没骨比较有特点?

  李魁正:其实没骨画的鼻祖应该是南唐的时候,梁代,这个时候有张僧繇画过“凸凹花”,梁武帝让他画的,凹进去,凸出来,在一个寺庙里叫一乘寺,画这个,他就用两次。

  刘澜昌:这个凹凸更加容易不用通过线?

  李魁正:就用朱色(红色),然后用青色(绿色)直接画,远看有立体感,近看有两种颜色。实际上真正没骨画形成是在五代,在徐熙的落墨画,他直接用墨落在纸上画出的画,他的徐崇嗣是没骨图,直接用色彩画成,真正的名字是叫没骨画,没骨图从这儿而得名。到了宋就有梁楷、二米。

  刘澜昌:二米。

  李魁正:米芾父子。

  刘澜昌:米芾大家都知道他的字。

  李魁正:他的“米点山水”就是没骨。

  刘澜昌:对。

  李魁正:到元就有钱选,王冕的《墨梅》。

  刘澜昌:这就是古人的没骨画了,现在李教授现在是现代没骨画,到底现代在哪里?我们下节继续讲。

  李魁正:好。

  二

  刘澜昌:各位朋友,欢迎回来。今天我们来介绍中国画的一种画法叫“没骨画”。

  李教授,上一节我们介绍了没骨画的形成,它的特点,最主要我是记住了没有用笔来勾线,通过色彩来把形状展现出来,这是它很主要的特点。李老师您也讲过,没骨画其实是有骨气,特别是现代的风骨,怎么展现呢?

  李魁正:咱们这次的副标题就是当代没骨画提名展。经过了漫长历史的延续和演变,进入21世纪以后,当代画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东洋和世界其他民族绘画的传统,使得没骨画得益于在民族传承的基础上很好的继承,又将其发扬光大。

  刘澜昌:李教授,能不能具体讲一下,譬如说,因为在香港特别强调中西融合,香港很多画家很多都是到加拿大、法国留学过,学了很多外国的技法,在他们画的国画里面就体现出来,没骨画学习了西方什么笔法?

  李魁正:其实20世纪中叶的时候,西方的素描和色彩传到中国了,最典型的就是岭南画派的一些画家,他们吸收了素描和色彩,把传统没骨画推进到现代。

  刘澜昌:因为香港这边也是岭南画派很重要的分支。

  李魁正:是这样,岭南画派在没骨画这个脉络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对没骨画的推进和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刘澜昌:李老师您刚才讲了素描,我们知道素描用笔勾,而没骨画不是不用勾?

  李魁正:我们只是把素描的体面,立体感用在没骨画里面了,因为它跟素描有契合点。

  刘澜昌:就是透视关系?

  李魁正:对,当代的画家因为眼界开阔了,当代画家从色彩构成和平面构成这两个点上,找到了形式美,视觉转换做了现代的调整,它出现了很多新的表现方法。传统的没骨画表现方法主要是有那么两点,第一“尚骨”精神,刚才咱们讲了,不勾线但也有骨,这是一骨风。没骨画集中了中国画几乎所有的染法,着染技法比较全面。

  刘澜昌:就是上色?

  李魁正:对,再一个就是材料,因为没骨画一般是在熟宣纸这样的材料来撞水、撞色、撞粉,用水撞水,使得画面有肌理效果和凹凸关系、传统很多着染技法结合在一块,使之有新的视觉魅力。

  刘澜昌:它展现没骨画的风骨,那个“风骨”是怎么个“风骨”?

  李魁正:您提的非常好,它讲的风骨,刚才已经提到它是一种骨含在其内的骨力,是隐含的,是内敛的。

  刘澜昌:就是蕴含在里面?

  李魁正:很有中国民族的风范,就是很柔和、很内敛。

  刘澜昌:比如哪幅画比较体现?

  李魁正:因为这个画,比如像这样的画,很虚幻,很整体,很神秘,都可以算是没骨画的风范。

  刘澜昌:它又好像带有西方现代画的一些特点?

  李魁正:对,我们这次参展的画家也有诸多的画家,他们是吸收了西方的色彩、素描、构成关系,这次我们约来展览这么多当代画家,他们都有不同的角度,比如田黎明也是著名的画家,他就是写意没骨,很朦胧,很虚幻的,但是他是在传统写意的基础上构建的自己风格的一种没骨画。

  刘澜昌:是。

  李魁正:其他画家也都构成自己不同风格。

  刘澜昌:有不同的特点。

  李魁正:有延续清代没骨画大家恽寿平的,还有从日本和西欧吸收更多的营养的。

  刘澜昌:张铁军这次整个画展由您来策划,总共没骨画大师包括多少位?

  张铁军:这次我们重点邀请了在当今没骨画技法传承方面有所发展,有所个性的27位艺术家,在香港,实际上我们是一次学术提名展。我们认为没骨画从过去到现在,还有到未来它应该有广阔的比较大的空间,在整个的美术界学术应该是很重要的学术方向。包括从理论上,李先生一直在没骨画理论有很多的建树,很多的学术论文,我们跟李老师沟通以后,我们觉得这些优秀的中国传统东西一定要发扬光大,我们把这些艺术家包括艺术理论介绍到香港,我们在香港集古斋做了展览开幕式,邀请了各方人士,还包括美术界、文化界以及方方面面来了很多人,展览很轰动,效果很好。我们当天也做了一个学术研讨,这种形式在画廊展览中也是比较少的。

  刘澜昌:没骨画在中国画里面的地位怎么样?在全世界画界的地位怎么样?有没有一个评价?

  张铁军:您讲的是一种量化还是?

  刘澜昌:我们也不知道怎么讲好,应该说他们所占的地位,量化的比重?

  张铁军:从艺术角度不怎么从量化评论,因为没骨画我认为它的表现方式,在中国绘画里面是非常宽泛,不光有传统的技法,也有创新的理念,我们作为学术展,主要探讨没骨画整个发展,未来对整个美术创作表现的支持,只是从这个角度说,很难用量化的标准说它占怎么样?只是从大的美术研究方向,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方向,开阔了视野,表现方式会很丰富。我们这次展览,每个艺术家一看,风格都是完全不一样,每个人都是在画没骨,表现的题材和作品的内容,表现的既是内涵。

  刘澜昌:都有一个耳目一新的感觉?

  张铁军:每个人都有一个面貌。

  刘澜昌:西方的感觉是怎么样?

  李魁正:可以说没骨画既包含了工笔,也涵盖了写意,工笔画是衔接工笔和写意的一个桥梁,而且在工笔里面可以充分发挥它的很多技术、优点。写意里面仍然可以把它的优势放在写意画里面,它适用面很宽,有很广泛的应用型,作为西方来讲,西方不一定叫没骨画,但他们认为这个画法是中国绘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刚才张铁军先生已经讲到了,我们这次展览集中了国内优秀的没骨画家。

  张铁军:年龄从30多岁到70多岁。

  李魁正:对。

  张铁军:老中青。

  李魁正:除了我以外还有田黎明、潘缨、贾广健等。

  刘澜昌:这个就给香港的观众开眼界了,没骨画在香港发展怎么样?我们不太了解?

  李魁正:刚才讲的,香港这边也有很多画家是接受了岭南画派的风格延续下来的,应该说广东和香港这一面对没骨画并不生疏,而且他们有一定的欣赏力和认识能力,而且他们自己也有他们的绘画成绩,这次对话我们经过一次研讨,一次沙龙对话,跟香港画家做了很好的交流。

  刘澜昌:从各个方面,对一般的观众一般的欣赏水平,从专家的角度,对我们香港画坛是一个促进,谢谢两位。

现场报道:米娜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李魁正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