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彩”,这个名词与绘画形式,可以说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在中国美术界流行。开始有人曾误以为它是传播日本画的一种技法或是追求时尚的新兴画种,更有甚者认为它不过是一种与中国传统表现形式完全不搭边或完全不相容的“新玩意儿”……。然而,不过才十年,“岩彩”便已重回中国本土扎根并拙壮成长。可以让人们捉摸的一种现象是,这“岩彩”队伍竟然有这么多的画家和大画家参予,并得到诸多方面人士的支持。更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在“岩彩”的支持者中也有不少是在传统中国画中卓有成就的著名画家、著名油画家和著名美术理论家。当今,人们一提起“岩彩”,总会自然的把它与胡明哲教授的名字联系在一起,而胡明哲本人又是已故著名画家卢沉先生门下一名优秀的学生和才女。眼下,“岩彩”不仅回到中国本土扎了根,而且还分起了“门派”,可见其势不可挡,前景可观。我们应该承认,这是改革开放的一个必然结果。
再者我以为不在于“岩彩”或“现代重彩”哪个为“正宗”,而关键是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岩彩”的兴起并成为气候的时代意义。其实所谓“岩彩”画法与形式,究其根乃源自中国,中国的石窟壁画艺术才是岩彩的正宗和祖宗,只不过我们今天受到日本对岩彩画发展的刺激与启示,重新找回自己回到本位而已,这又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面对灿烂辉煌的中国壁画艺术,我们在对“岩彩”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的同时又深有几分愧疚和遗憾,我们骄傲和自豪的是那“岩彩”本是中国胎生,愧疚和遗憾的是我们曾忽略和冷漠了“它”很长的一段时间,致使“它”未能及时步入中国时代的发展脚步。正是以胡明哲为代表的一批有志之士的责任感使然,“岩彩”才又重新回到了母亲的怀抱。我真为这种“回归”感到兴奋和激动。
啊!《东方岩彩》!多么响亮的名字,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东方。它源自中国,并在东方发展壮大;它是今天中国绘画发展的一种健康的象征和体现,它很适合用东方的绘画语言和中国本有的绘画理念去表现。它看似与文人笔墨“对立”,其实它正是挽救中国画长期处于单向发展的一济良药。“东方岩彩”它正为中西结合,东西相融架起一座桥梁,而使得中国画面临新的挑战和改革并得以发展。我们今天不仅要正眼看待它,而且要为它的成长和发展叫好和出力。
祝贺“岩彩艺术中心”成立。
祝贺《东方岩彩》杂志诞生。
祝《东方岩彩》高举学术旗帜。
祝《东方岩彩》屹立东方。
2006年10月31日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